关闭

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

2017年体验英国人的鼓励式教育

2017/06/28 07:11:59 编辑: 英国 浏览次数:458 移动端

  最初感受并注意到英国人的“鼓励式教育”是从一个已到英国五年的中国朋友那里。他们的孩子在中国上到小学四年级,转到英国来接着上。除了英语课,孩子当然是样样拔尖了(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是强悍,没辙)。但在孩子的弱项上,英国的老师从来不和家长说孩子哪儿不好、不行,老师给予孩子的评价永远是——“很好、很棒、进步了!”我们这些习惯了从老师那里打探孩子小道儿消息(尤其是不良表现)的中国家长,在英国算是彻底“语塞”了。老师从来不拿孩子和同班同学横向比,就拿孩子自己跟自己纵向比:进步了就是好,就算是退步了,老师也能找出孩子进步或改变的一点或一面,来鼓励孩子、安慰家长。

  后来,在我接触的英国同事、朋友中,我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。你说他(她)好,他永远说“谢谢”,而不像中国人说“我不好、我不行”等谦虚之词——这就不用说了,在中国时我们也知道。就说他们说自己或别人的不好吧。他们从来都不单单说不好,一定要在“不好”的前面或后面加上“好的一面”。在TIC工作时,有一个同事,似乎不太招人喜欢,我总听到别人抱怨她的工作态度、工作方法等问题。但每一个“抱怨”的下文都有一“鼓励式”语句——“她真是没用,对我们的工作一点儿没有帮助。但是,她比刚来时强多了!”

  昨天收到FTC老师对我上周五交的“报告计划”的回复。她的大概意思是说:“这是一个好的开始,就照这个计划来吧。再把一些问题扩展开来,举些例子来说明问题,就更好了。现在就可以着手写报告草稿了,并尽快将报告草稿交给我。”

  看到这样的“回复”,我心里暖乎乎的,这些鼓励的话语让我信心倍增。我其实非常清楚自己的英文水平,也深知老师对我的“肯定”的背后所蕴涵的不能忽略的我的“不足”。只是,我就佩服英国人这点——总是给别人、给自己以鼓励,无论事态进展如何。英国人的字典里好像就没有“谦虚”二字。

  我在FTC上课时的一个同学,1/4瑞士血统的英国女孩,似乎在学习上不太“感冒”。每次做完题,她都一脸愁容地说:“太难了,我都不会,但没关系,我尽力了!”和她一起上课时,在考试前的最后一堂课,我们互相道别和祝福,她说:“我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,但我会努力的,我会很棒的!”2008年12月的考试,她就考一科,还没过去。她在给我的短信中说:“不幸的是,我没过去。不过,没关系,我6月份再考,我会好起来的!”这些鼓励性的话语,没等我说,她都自己跟自己说了。

  记得章子怡等国际影星在和外国导演合作后,也有类似的感慨。感觉外国人特别不吝夸赞,你做得稍微有一点点好,或者根本就做得很平庸,他们都夸,而且夸得很夸张。先不说人家夸的是真是假,最起码从这种鼓励和夸赞中你可以得到力量、勇气和信心。就算这次他们夸的是“假好”,那么夸赞后的下一个回合,我们很有可能就做到“真好”了。

  相反,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就很不善于“认可”孩子。当然,他们也有他们的理由——怕孩子沾沾自喜,怕孩子得意忘形,怕孩子放弃努力……以致于,中国的语言习惯是,在夸赞的后面跟的总是“我不行,我不好”。更有很多人都老大不小了还说起譬如“很少得到父亲的夸奖”、“从来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”之类的话。我觉得,这种“谦虚”文化有它好的一面——时刻督促自己进步,并让自己在别人面前没有杀伤力;但也有弊的一面——很可能在这种无止境和无谓的“谦虚”中,和自信永远绝缘。

  总而言之,西方的“鼓励式教育”和东方的“谦虚式教育”都各有利弊吧!最重要的,还是要自己好好把握和认清自己。

  • 澳际QQ群:610247479
  • 澳际QQ群:445186879
  • 澳际QQ群:414525537